智慧化污水處理運營建設思路
目前我國農村污水治理存在以下問題:建設資金壓力大、設施智能化程度低、項目運維成本高、設施運維養護難、企業整體運營能力建設難等。
為了解決以上村鎮污水治理面臨的多項難題,華信數據提出三化三可,一個平臺兩個端的建設思路。
1.三化(標準化、集約化、智慧化)
(1)標準化
設備、設施接入標準化:制定設備設施生產數據接入標準。制定數據采集、數據類型、數據標簽配置規范。設備上電即可將數據接入,實現大規模部署能力。
設備運維標準化:實現編制設備設施養護計劃、云端自動派發運維任務單、前端APP實時任務處理、運維單成本量化等,將設備設施運維過程納入實時監管體系,制定標準運維流程。
運營平臺智慧化:建立以生產運營管理為核心的大數據平臺,建立生產數據通道、運維數據通道等,收集海量運營數據樣本加以匯總、分析、挖掘,實現智慧化的經營決策能力。
運營管理標準化:采用縱向虛擬分級、橫向虛擬分區,打造扁平化、去中心化的運營管理模式,實現區域共享、跨區協作、快速決策,以項目公司為運營主體,建立標準化管理體系,同時實現管理輸出、快速復制。
(2)集約化
打造規模效應:以企業現有的存量項目為依托,以縣市區域為基礎,快速占領區域市場,形成規模效應。
大區域連片管理:本地地運營管理團隊充分發揮區域資源優勢,逐漸實現跨區域、大區域管理,由此可充分共享運維資源,從廠級到站級乃至戶級,進一步提升人資、物資使用價值,降低運維成本。
為第三方提供運營服務:輻射周邊項目,設計資源共享模式,提供資源、、運維服務輸出,為第三方承建方提供整體打包的運營服務。
(3)智慧化
智慧運營:采用“云+端”模式,實時掌控廠站運行狀況,實現人、車、物的優化調度,隨著數據的逐步積累和價值體現,可進一步分析運維成本的結構、人員投入比例等,提升投入產出比。
智慧生產:通過對設備設施的運行工況分析,針對不同環境對設備、設施的生產運行模式自動修正,實現快速區域化大規模調整,實現設備/設施科學生產、經濟運行。
智慧養護:由傳統人員驅動,主動式巡檢養護轉向平臺自動分析主動推送方式,開展設備、設施的養護工作。逐步解放更多人力,同時為大規模基礎設施運維帶來可能。
2.三可(可復制、可兼容、可持續)
(1)平臺實現接入過程以及管理標準的快速復制
項目現場情況繁雜,使用的設備、設施、工藝更是五花八門,解決各種設備的接入,各種協議的解析是運維標準化快速推廣的基礎,也是大規模、低成本部署實施的核心條件。
運營管理標準化體系與平臺結合,實現生產標準、運維標準、經營目標、管理模式的快速傳導、復制,為大規模運營提供基礎。
(2)開放第三方接入的可兼容模式
通過可兼容企業體系外的生產主體,快速納入到企業運營管控體系。
(3)通過合作共享實現可持續經營模式
平臺建設后可以滿足設備制造商、項目建設方、第三方運營等主要參與方的需求,同時可以整合各方到同一價值鏈,形成大生態可持續經營模式。